查看原文
其他

“言语”是内心脉络的呈现

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-10-21



(文中所有咨询对话或情景对话,都是经由改动、编撰的虚拟场景,请勿对号入座)


几年前,我作为心理专业的学生,参加一次团体活动做临床学习。一位带着伤痛前来的女人,在团体发言时突然止住话头,面容隐秘而痛苦。一直沉默的带领者突然说:感觉有什么堵在你的喉咙,所有表达都被允许,你可以把担心搁在一旁,试着说出来。

 

这位女子听到后掩面痛哭,那席话好似拧开了她的开关,许多言语像泉水一样涌出来,非常流畅、动情。团体成员也一一给她温暖真实的回应。几天的团体表达后,她的面容也逐渐出现了变化,轻松且流动着活力。

 

这是我第一次这么深入地体验到言语对话的力量。

 

后来我成为一名动力取向的咨询师,做咨询工作。案例督导中,我的督导时常向我重复一句话:只有来访者感觉到在你这里可以充分自由地表达,才不会在自己的生活中付诸行动,破环关系和成就;而通过对话,感受在你这被消化,长此以往,就可以将这种消化平行到现实中。

 

这段话说明了为什么谈话治疗可以起作用。精神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心理咨询,对话就是介质。

 

咨询通过对话引导来访者向内探索,不囿于现实痛苦,而是去消化那些糟糕,解锁内心更多的房间,来创造、掌握生活。

 

我喜欢把一个人的言语比做织锦。来访者带着自己生命的语言找到咨询师,将内在痛苦借由言语化作一匹织锦,徐徐打开,那往往是来访者内心脉络的外在表达。咨询通过这匹织锦,探索来访者的内心,看看内在经受了怎样的苦和锉磨,织锦才会有所断裂和销损。

 

不再孤独的向内探索——探索织锦的背面


咨询工作中的倾听部分,不仅仅倾听来访者带来的具体事件、情景细节,而是在层层叠叠云山雾罩之中,去获取一种真正的理解。

 

与来访者讲述了什么同等重要的,是来访者怎样讲述。正如织锦的正面很华丽,背面没有那么美,但背面却对咨询师更有意义。通过将织锦翻过来,看背面的千丝万缕如何连接,咨询师可以看到来访者内心的脉络:它们——那些言语的深处,在表达着这个人的什么?

 

我们可以用几段虚拟的对话来看看,咨询室中通过言语发生的、对内在的探索和理解。

 

一.  言语呈现了内心探索的程度


   咨询师:当你看到这一幕时,你的感觉如何呢?

   来访者: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,都会有点不知所措吧!

 

假设来访者遭遇了一个令Ta受挫的事情,并感到无能为力。这种无助感真的很令人沮丧。但来访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表达出来,好像一个冷静自持的旁观者——“任何人遇到这种状况,都会不知所措。

 

虽然ta用这样的言语,间接表达了也许自己也会感到无措,但Ta并不愿直接谈论自己的感受:我感觉有些不知所措。那么,我们会在内心有所猜测:也许这种茫然无措对于来访者是一种很强烈、很不想体验的感受,所以Ta也许很想让自己的内心与这种无助感保持疏离,不去接近。

 

那么,我们就知道,感到自己无助和无能为力,对来访者来说有多么糟糕,也许在之后的咨询中,是可以追溯这一过程的。当来访者在生活中感到无助时,Ta遭遇了什么?对Ta来说重要的人,又是怎样看待Ta无助的?Ta的无助可以被人接受吗?可以被Ta自己接受吗?Ta拼命地做事,是为了避免体验到自己无用吗?

 

.言语呈现了咨访关系的界限


   咨询师:当时你感到不被理解,这令你很难过。你多么希望Ta可以理解你,甚至觉得Ta本该是最理解你的人。

   来访者:Ta是跟我最亲近的人,你能明白吗?你能明白我多受不了Ta不理解我吗?

 

假设来访者真的非常希望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体验到被理解,被接纳,但Ta遭遇的更多是失望。当来访者询问咨询师是否能明白,尤其是这种询问频频出现,也许也在表达:在咨询关系中,Ta也很渴望能被咨询师时时理解。

 

你真的明白吗?你真的懂我吗?” 在这一刻,Ta的问话也是在尝试着将咨询师拉入自己的世界中,去体验并认可自己的委屈和难过。咨询师通过来访者这样的问话,体会到Ta此刻内在的期望。

 

那么,我们也许可以在内心有这样的猜测,被理解、被接纳对来访者也许是非常重要、珍贵的东西。曾经或现在发生了什么,让来访者这样需要这种被理解的感觉呢?Ta这种被理解的渴望,曾经或现在被满足过吗?足够吗?

 

.言语呈现了痛苦的出口在哪里


在咨询中,来访者有时会用行动突破咨询设置,比如迟到、缺席、提前离开。但这些其实给了咨询师一个理解来访者的契机。来访者在用行动向咨询师表达着什么呢?当Ta付诸行动时,也许我们要去反思,是不是咨询的环境没有让Ta感觉到充分的安全,可以通过言语来向我来表达Ta的需要,抑或来访者的防御机制就是用行动,那也许代表着来访者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,也许真的很难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、包括失望和不满。

 

甚至我们会发现,很多来访者不会在咨访关系中表达,而是在自己的生活中付诸行动。也许因为Ta们很少能够在关系中体验过仅仅通过对话,就可以得到回应和满足。行动也许是一种争取更多关注,达成某种满足的方式,但现实的人际关系中,这种付诸行动给Ta们带来了麻烦。

 

每一份痛苦都需要一个出口。不在言语中被接纳,就在行动中被表达。

 

.言语呈现了内心的固着


有时我们在对话中发现,来访者在一些方面,会运用很多语言表达。但在另一些方面却只有一些粗糙的表达,很难进行更细致的描述。或者有些来访者会使用非常丰富的语言,比如比喻、叙事、借用描绘场景,来形容内心的状态。

 

比如,有的来访谈到满足感,会说:那一瞬间好像棉花糖突然膨胀,甜丝丝地充满了我整个胃;或者谈到愤怒但无力的感觉,会说:我感到自己好像站在一个软塌塌的空的房间里,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拿来撒气,甚至打一拳过去,力量都被卸掉了”…………等等。

 

这些言语非常美妙、活灵活现,但有些时候,来访者很难说出一句完整表达感受的话。

比如:

     咨询师:好像你当时的感受很复杂,有什么卡住了让你很难说出口。

     来访者:我也不知道,只是有种很奇怪的感觉。

 

也许当时,来访者充沛地体验到了很多感受,但在这里却出现了固着。这种复杂感受始终没有被厘清被看到,它们攒集在一起,充斥了来访者内心的房间。当类似感受被唤起时,来访者好像置身在一片云烟之中,无法看清,也不能理解自己。

 

于是被这样的感受、情绪驱使着、消解着自己生活的动力,也少了空间去体验好的感受,体验创造与成就,去发现能够满足自己的更多选择。言语呈现的内在部分,还有很多很多,在此不做更多赘述。

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